出游季 | 点击查看金年会版健康锦囊,准备够充分,玩得才畅快!
四月春风轻柔,大地复苏,繁花似锦,无疑是外出踏青的绝佳时节。怎样在健康方面做好周全准备,让自己尽情享受美好旅程呢?别担心,这份涵盖“吃穿游行”各个方面的小贴士,准备够充分,玩得才畅快!

/ 安全饮水要点 /
未经处理的自然水源是户外旅行者腹泻的重要根源之一。所以在户外旅行时:
优先自行携带干净且安全的瓶装饮用水。
若不得不饮用户外水源,需将生水煮沸持续1分钟以上(高原地区需3分钟);也可使用专业净水片处理后再饮用。
坚决避免用生水漱口、清洗食材。
天气宜人的时候,露营野炊是远离城市享受自然的方式。然而,户外烹饪存在诸多健康隐患:
温度控制上,烹饪时必须确保食物熟透。
剩菜不宜二次食用,以免变质引发身体不适。
绝对不要采摘、误食那些不熟悉的野果、野菜以及野生菌类。

春季是过敏的高发期,花粉、植物汁液、尘螨等都有可能诱发过敏性皮炎或者呼吸道不适症状。出游时需注意:
衣物选择:优先挑选长袖长裤,且以致密编织面料为佳,这样能有效减少花粉附着。
日常防护:游玩回家后,要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漱干净。已有过敏病史人群,应避开花粉高峰期与花粉高发地带出游,同时做好护目镜、口罩等物理防护。
药物常备:抗组胺药物如赛庚啶乳膏,若不慎接触过敏原出现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,可适量涂抹以缓解不适。
春日的阳光温暖明媚,可别小瞧了紫外线,它可能会导致晒伤、加速皮肤老化,长期暴露还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。若户外活动时间较长:
物理防护:借助防晒衣、宽檐帽、遮阳伞等进行防护。
防晒霜使用:阳光强烈时,需涂抹防晒霜并适时补涂,出汗或者游泳后更要重新涂抹。
时段规避:正午时分,尽量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,可利用树荫、帐篷等周边环境来遮挡阳光。
在野外,如果接触到伊蚊、蜱虫等蚊虫,可能会诱发登革热、莱姆病等多种疾病。预防蚊虫叮咬可采取以下措施:
驱蚊产品使用:提前在衣物外层喷洒含有避蚊胺(DEET)或者派卡瑞丁的驱蚊剂。
衣物选择:尽量别穿亮色衣物,以免吸引蚊虫。
细节防护:把袖口、裤脚扎紧,防止蜱虫叮咬。归家后,要仔细检查全身皮肤,若发现有蜱虫等,要用科学的方法祛除。
药物常备:若不幸被蚊虫叮咬,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等情况,可使用克罗米通乳膏,能起到止痒、消炎的作用。

出游选择游玩区域时,要提前了解地形状况。在野外活动或景区游玩过程中,可能因地形复杂而导致崴脚等外伤。因此:
提前规划:出行前仔细研究目的地的地形信息,对可能存在的崎岖路段、高低落差等做到心中有数。
行走注意:行走时留意脚下,避免在不平整路面奔跑、跳跃,选择合适的运动鞋,增强脚踝稳定性。
应急药物:无菌纱布、止血带、碘伏棉签,用于伤口的清洁与包扎。若不幸发生崴脚等关节扭伤,可使用吡罗昔康贴片,贴于疼痛部位,能有效缓解疼痛与炎症。

“酒驾” 会降低驾驶者的反应速度、缩小视野范围、影响判断力,极其容易引发严重事故。若饮酒,需至少等待6-8小时后(以个人酒精代谢情况为准)再行驾驶。
同一个驾驶员连续驾驶2小时后,大脑警觉性下降40%,易引发事故。
每驾驶2小时休息15分钟,休息期间活动四肢,促进血液循环。
长途驾驶需轮换司机,尽量避免夜间连续行车。
如驾驶员出现频繁眨眼、车道偏移等情况,应立即停车休息。
若服用了感冒药、安眠药、口服抗组胺药等可能引发嗜睡的药物,切勿驾驶。
【声明】文章内容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,仅供交流、学习。